
一、试验前准备
设备检查
外观:确认箱体无破损、门锁密封良好,散热风扇运转正常。
电源:连接稳定电源(电压 / 频率符合设备要求),接地可靠。
制冷剂 / 介质:检查冷却系统(如液氮、压缩机)的制冷剂余量,确保充足。
环境:设备周边预留≥50cm 散热空间,环境温度 15-30℃,湿度≤85% RH,无强磁场 / 振动。
样品准备
样品状态:清洁样品表面,确认无油污、松散部件,记录样品初始外观、尺寸、功能参数。
夹具选择:使用设备配套的耐高温 / 低温夹具,确保样品固定牢固,不接触箱壁(预留 5-10cm 间距)。
传感器布置:如需监测样品温度,提前粘贴热电偶或温度传感器,导线通过设备引线孔引出。
二、设备参数设置
开机预热
接通电源,打开设备总开关,等待控制系统自检(约 1-3 分钟),显示屏显示正常后进入操作界面。
试验参数设定
温度范围:输入高温区(如 + 150℃)、低温区(如 - 70℃)目标温度(不超过设备额定范围)。
保持时间:设定样品在高温 / 低温区的停留时间(需包含温度稳定时间和样品响应时间)。
循环次数:根据试验标准(如 GJB、GB、IEC 等)设定循环次数(如 5 次、10 次)。
冲击方式:选择 “高温→低温” 或 “低温→高温” 冲击顺序,切换时间(通常≤10 秒,设备自动控制)。
预处理(可选):如需预处理,先设定预处理温度(如常温 25℃)并保持 30 分钟。
三、样品装载与试验启动
放置样品
打开箱门,将样品置于试验架中央(高低温区根据首次冲击方向选择),确保风道畅通,关闭箱门并锁牢。
启动试验
确认参数无误后,点击 “启动” 按钮,设备开始升温 / 降温至目标温度。
首次运行时,观察设备是否先进行高温 / 低温区预热(部分设备需先平衡两区温度)。
四、试验过程监控
实时监测
查看显示屏实时温度曲线、湿度(如有)、运行时间等,确认高温 / 低温区达到设定值并稳定(波动≤±2℃)。
记录异常数据(如超温、升温速率过慢),检查传感器连接是否松动。
报警处理
若出现 “超温”“缺水”“压缩机过载” 等报警,立即点击 “暂停” 或 “急停”,断电后检查故障原因(如门未关紧、制冷剂泄漏),排除后重新启动。
禁止在报警状态下强行运行设备。
五、试验结束与样品处理
停止试验
循环结束后,设备自动停止,或手动点击 “停止”,待箱内温度降至常温(≤50℃)后打开箱门(避免温差过大导致冷凝水)。
样品检测
佩戴隔热手套取出样品,观察外观(如裂纹、变形),测试功能性能(如电气参数、机械强度),记录数据。
设备清理
擦拭箱内冷凝水或残留杂质,检查夹具是否松动,关闭电源总开关。
长期停机时,保持箱门微开,防止内部受潮。
六、安全注意事项
防护措施
操作时佩戴隔热手套、护目镜,避免直接接触高温 / 低温表面(温差>50℃时可能导致冻伤 / 烫伤)。
设备运行时禁止打开箱门,防止冷热冲击伤人或损坏设备。
维护保养
定期(每月)清洁滤网、散热风扇灰尘,每季度检查制冷剂压力。
长期使用后,校准温度传感器(建议每年一次,使用标准热电偶)。
应急处理
如遇停电,关闭设备电源,来电后重新设定参数;若设备故障,联系厂家售后,禁止自行拆解高压部件。